培训重在改变教师成长模式——我校实施“国培计划—山西省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工作坊研修项目”有感
张斌是山西省晋城市沁水中学的一名高中物理教师,刚刚过去的一学年他异常忙碌,因为他参加了我校实施的“国培计划(2014)—山西省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工作坊研修项目”,在网上学习、研讨切磋、提交作品、分享成果,忙得不亦乐乎。与张斌一样忙碌的还有来自山西太原、大同、晋中等10个地市的4000名中小学及幼儿园骨干教师。
这个项目从2014年启动,计划实施三年,目的在于依托“种子”教师组建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坊,培训市县级骨干教师,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,推动“种子”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,探索骨干教师常态化培训。
我校于2014年首次承担教育部“国培”示范性工作坊研修项目,这次针对山西的培训,涵盖从学前、小学、初中到高中各个学段,且学科覆盖面广,学员数量众多。这样的培训项目如何才能达到研修的预期目标?我校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。
工作坊项目与过去传统的“办班”式培训不同,并不是将学员抽调到一起进行集中培训,而是立足岗位,重在向“种子”教师传达“做自己的事”的理念。项目组提供平台支持、专业支持和资源支持,而活动的开展则要靠“种子”教师主动去思考、去设计、去解决。这种跨年度、分阶段的递进式培训,对接教师日常教学,旨在帮助“种子”教师提升专项能力,总结教学经验,塑造教学风格,凝练教育思想,促进教师螺旋式发展,为当地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和骨干培训者。
这是北大着力要传达的培训理念。北大教学团队非常注重在培训的各个环节渗透这种理念,并充分利用平台项目说明、通知公告、在线即时交流等多种方式,不断引导“种子”教师准确深入地理解这种理念。
谢步成是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,如今,他更为全省骨干教师所熟知的身份是“史海渔”坊主。谢步成主持网上教师培训十多年,这次是第一次主持工作坊项目,他觉得“与以往不同”,此次培训所做的工作更多是“设计和引领”。为了实时给培训学员新内容,他和其他两位坊主花费了许多心思整理研修资料,平均每周要发布4个研修资源、2个研讨话题、3条通知公告,并且适时调整小组构成、积极组织线下同课异构活动,将线上网络研修与线下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。学员在坊主积极且富有策略性的引领下,回报以高质量的研修成果和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。
来自临汾市襄汾二中的教师陈蓉说,“作为‘史海渔’一分子,为能在此坊学习近一年而荣幸和激动。有3个极其负责的坊主做指引,有全体史海鱼们兢兢业业、孜孜不倦地攻克一个个难关,最后的胜利肯定属于我们。”
初中政治“诗德坊”在研修过程中坚持开展“一课一例”特色活动,坊主郝双才认为,这次研修的开放性正好能够释放坊主的能量,而以前的培训仅仅是简单的重复。他感慨地说,“我们沿着一个主题‘一课一例’行进,感受天马行空的思想奔放,既有主动性,又有定神力”。
“工作坊”研修形式是指以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人作为坊主,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,带领团队成员共同思考、共同研究、共同探讨某个话题,经过调查分析,提出解决方案的研修过程。
运城市临猗中学教师吉振峰是山西省名师培养对象,这次他是“高中语文小镇”的坊主之一。他还有两个搭档: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阎秋霞和太原市教科研中心教研员任海林。本项目的4000名学员按学科和地域分布在24个工作坊,每个工作坊由3名“种子教师”作为坊主,他们分别来自高校、教研机构和一线课堂。这样的“三人行”是本次工作坊的“标配”:高校专家把握专业性,提供理论指导,解答研修中的专业问题;教研员提供日常教研活动指导,提取一线教育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和案例;一线名师解答一线教学问题,采撷一线优秀课例进行示范教学,分享教学经验。“三人行”的组长人选至关重要,责任心、领导力、亲和力等特质缺一不可。每个工作坊主持团队的组长都是另外两位坊主认可的。
整个研修过程中,坊主们既要设计本坊研修方案,开发研修资源,还要指导学员一步步进行研修。如果没有分工明确、精诚合作的团队,很难想象研修是有序有效的。2014年7月1日至3日,项目组组织研修专家专门赴太原对72位坊主做面对面指导和交流,让坊主明确项目目标和各自职责,如何创设工作坊的环境以及工作机制,让坊主们相互熟悉,选出组长,并且指导坊主们合力设计本工作坊的研修方案,落实工作,为接下来的全员实施奠定了基础。
项目组特别重视话题的设计和支撑话题的相关“资源”建设,用“话题”牵动和表达引领者的意图,用“资源”引导参与者向目标行进。强调设计轻松、有趣的活动及互动方式,以增加成员的粘和度。研修过程中,项目组密切关注研修的有效性,引领坊主设计研修活动、梳理过程性资源,引导坊主与学员进行深度交流,并通过研修简报梳理典型问题,实现培训与教学的对接。
教师温海燕在太原市小店区恒大小学教数学20余年,她和太原市教科研中心教师张琪、忻州师范学院教师银润龙被推选为“数学源”工作坊坊主。从研修开始至今,温海燕先后发布“数学学习是由‘误’到‘悟’的过程”、“‘创设情境’为哪般”、“从《确定位置》一课中看概念教学”、“谈谈你对‘先学后教’的理解”等多个研讨主题。这些话题在表述上有共同特征:话语亲切自然;引入话题时先陈述情境;提供支撑性资源;清楚地描述研讨要求;重视真实表达,内容重于形式。这样一种宛如真实情景下的研讨氛围,激发了坊内学员的高度参与热情,每条帖子多则上千条回复,最少的也有几十条回复,学员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,为研修献计献策。长治郊区漳村矿小学教师李双凤原以为,兢兢业业干工作、无愧于心、无愧于孩子就是好教师了,经过网络研讨交流,才深深感受到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。她说,“通过网络这个即时研修工具,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,如梦初醒,再不提升自己,就可能被时代淘汰”。
本项目中的24个工作坊各有其特色,每位坊主的风格各异,例如:初中语文“且行且知”工作坊的坊主宋晓民十分注重提取学员研讨中的典型教育教学问题,并积极推进学员对典型问题的深度研讨;高中英语工作坊“智慧阅读”的3位坊主则上传了多年珍藏的优秀课程资源,并进行了精心加工和处理。只要坊主是围绕话题和资源在做设计,话题和资源源于教学实际、又反馈于教学实际的,都能够让学员感受到收获和成长。
“耳目一新、实用、唤醒、相见恨晚”等词语,是学员们对该项目反馈的高频词。这种创新的工作坊模式,以它的“个性化、接地气、常态化”特征,赢得了参训教师的赞誉和喜爱,并开辟出教师培训的新天地,逐渐实现了教师成长范式的转变。
(作者单位系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)